姜老板不吃面:
离开是一种有点怪的孤独。
15年12月21日,我坐上了从家到上海的飞机。不为别的,图个前程。
那时候我还没毕业,学校有课我也不上,不如提前出来实习。那个时候,心里是真的没有底,对上海的认知仅限于小说和视讯里的。
飞机起飞,伴随着机身的抖动,我能真切地感觉到我的心脏好像也在抖似的,一突突一突突的(答主以前也做过飞机。。)。可能只是因为这是真的离开家了。
3小时后飞机落地,我走出了浦东机场,应该是晚上10点左右。一个人拉着皮箱站在那,不知道该去哪儿。这时候我看到有机场大巴,二线是去静安的,那儿好像是市中心。于是我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出发了。到了地方找个旅馆,感叹著寸土寸金的同时,带着些许不安和兴奋便睡了。
走之前和我爸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肯定混个名堂出来。其实那时候的我连去哪儿都不知道,光是有杆子心劲儿。
然后疯狂面试,再到为了省钱住公司没有窗户的杂物间,再到租了第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里面的辛苦就不一一阐述了。到那时候我才发现,人的能力有多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待逆境的态度,抗打击性和耐性。
第一间租的屋子19平米,床的旁边就是马桶,也就是你一翻身马桶正看你笑呢那种感觉。马桶旁边一个简易的淋浴间,格局就这么点,因为实用面积远远不足19平。洗脸刷牙用淋浴,没有洗脸池。
当时我就给自己心里下了个保证,如果我搬家,我只会搬到更好的地方去,否则就不搬。
随着我在职场上摸到了快速上位的门路,经济能力也是一路高歌,四个月后我就搬到了一个位置还不错的小区,73平米的屋子。搬家的这一夜我彻夜未眠,这种开心的感觉太独特了。
后来,我又搬家了。
现在我住的位置是上海的中心区域,105平。
可如今每当我想起家乡的时候,
我都知道,现在,我是真的离开了。
也许,这一辈子,都“回不去”。
朋友,你能看到这种孤独吗?
匿名用户:
不必追。
关于离别,最喜欢的是龙应台的那一段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亲人如此,友人亦是。
每逢离别时刻,没有过多的伤感和不舍,总是平静接受。《目送》里的这段话塑造了我对于所有离别的基本态度,提取三个字就是——不必追。
最开始看到段话是在国中的一篇阅读上,当时的理解是:不舍,留恋,想要抓住却又些许无奈。
高中时买了《目送》,读完全书,最喜欢的还是这篇文章的这一段,但是理解有改变:接受离别,坦然面对,人总归要一个人走一段路。
后来再经历许多,发现人间事很多都是因果寻常终会到来,而你最好的准备就是尽量预计多种的结果,然后顺其自然的接受。比如亲情,世间有疾病、衰老、死亡, 有时不能接受甚至不敢去想,觉得它离我是那么遥远,但终会到来。
所有的感情事皆如此,每一个可能的选择,最终都一个宿命,你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变没到来的结果,但却不得不要坦然接受不可逆转的现实。
所有的人都会有离开你的那一天,你也会有离开所有人的一天,结局是注定的事,所以,安然度过,坦然承受吧。
如今每遇到离别的时候,脑海里都会出现那三个字:不必追。
流北:
每一次的分离
明明离开的都是我
却总觉得自己才是被抛弃的那一个
啊兜:
我爸过世的时候,我只哭过两次。
一次是在回去的车上。
有个朋友发资讯给我说节哀顺变。我编辑了很多吐槽我爸生前的事,比如不是个负责任的好爸爸呀,比如爱抽烟,喝酒打牌啊,比如年轻时不在家,等老了以后回家脾气又大,再后面又瘫痪,我妈又衣不解带的伺候他许多年。仿佛他就是一个多余的存在,走了以后对每个人都是一件好事的样子。当我编辑好这么一大堆内容的以后,我一字一字的,全部把它们都删掉,然后缓缓的,缓缓的,周围的声音默契的全都消失不见,只听得见打字手机键盘的声音,最后我发给他:哥哥,我没有爸爸了诶…
然后,泪如雨下。
第二次是开棺材最后见他。他有四颗假牙,有两颗镶嵌著钢丝,老家习俗,人去世,身上得乾乾净净的走。开棺以后,他的脸还是那样没有变,好像26年的时光里,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是那样子,干瘦干瘦的脸,微微带着一点点紫色的痕迹。嘴唇紧闭,下颚往下耷拉着,像是不开心的样子。大哥把他的嘴巴打开准备拔牙,他的口就那样轻轻的被人打开,有一股淡薄的恶臭气息往上飘,爬到我的鼻腔里。我不晓得是那股味道刺激到了我,还是因为看到平时话不多,面不见的父亲,就那样躺着,牙床失去了力气,牙齿被轻轻一拔就掉了。我顿时泣不成声。
是要怎么样才能感觉得到他的离开?或者是是怎么样去感受离开这件并不具象的事。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开始意识到,我今后的人生再跟这个人无关,我的喜怒哀乐,我的繁花似锦,我的失魂落魄,统统都与这个人无关了。这个人他就在那儿,尸体会腐败,会生蛆,意识早就飘散在混沌的世界中,然而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他变成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他的世界再也没有我,而我的世界他又无从进来,他成了一个具象的,无法触及到的的虚无。一想到这儿,在我身体里某个地方就会隐隐作痛,那个地方是他给的,他的精血形成现在的我,而我在这边,他却不见。
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悲伤,哀愁也没有围绕着我,甚至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幡然醒悟,或者是突然明白。我只依稀记得,上山那天回程途中,长辈交代抱着遗像的我,一定要反著抱着遗像,一路走一路说著:爸爸我们回家了。在车上我觉得难为情一直开不了口,旁边司机说,没事啊,这是你爸爸,你有什么丢脸的?我红著脸笑着不说话。
但是,我没告诉他,我抱着我爸的照片,左脚刚进门的瞬间,我用我最大的声音,大到心里都听到了回声的声音,对着照片说了一句:“爸爸,我们回家了。”我想,这次我爸应该不会再离开了。
匿名用户: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呢,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Aorqu用户:
没、莫、陌、默
洒金榕:
离开吗?
如果不说具体的事,
我的记忆便跳进到纪录片《尘与雪》中的一段旁白:
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 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 I gazed upon the Ev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 I saw Ev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 but let go, 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 Pains I did not sooth,Wounds I did not heal, tears I did not shed, 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Prayers I did not answer, doors I did not open, doors I did not close, Lovers I left behind, 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 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 that I could not accept. 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 but never received; 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 but never will be.
当你知道很重要的东西已经不在,你并不设法立即把痛苦推得远些,而是接连想起另一些你不曾挽留的、抑或无力得到的,后悔,渴望,失落,兴奋,这些情绪很奇怪地交杂在一起。这么深深地想了一阵,那些东西便离开了你,你也离开了它们。
王杰希:
自小在敦煌长大,生活了将近有十多年左右吧,然后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不得不去西安学习。
走的时候刚好是上四年级吧,从小被阿公带大的,不怎么懂名牌穿衣打扮啊什么的,完全就是那些大城市孩子眼里的【异类】。所以国小的时候过的很痛苦,每次我被班里的奚落嘲笑的眼光所伤害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我记忆里那个小小的七里镇,我最最亲爱的家乡。
走的那天还是晚上,路过七里镇的大转盘,看见那个巨大的雕像光芒万丈,以前从未喜欢在意过的东西在我眼里都熠熠生辉,熟悉的上学小道,国小门口栏杆生出枝桠的梅花,还有那条我曾经掉进去的护城河,我才发现在将要离开的时候,原来那些不起眼的都那么那么的美好。而我,就要离开了呀。
对我而言可能我再也不会回到那个小小的地方去了,到现在还是很难以忘怀我在火车上哭的泪流满面,一些亲戚在火车窗外面做嘴型让我好好学习,好好长大的时候。一直很沉默寡言的阿公坐在客厅,抽著烟眼眶红红的的时候。
那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离开的含义了,有一句话叫做【离开了才懂得珍惜】,在体会到一点点这个道理以后,我开始慢慢的珍视生活中小小的细节,慢慢的学会享受生活了吧。
妄言:
离开,有很多种。
我说一下我经历的,在我刚20岁的时候,非她不娶的姑凉离开了我。
一别经年,她或许已嫁做人妇。竟然8年不复相见,或许此生都不再相见了。
感受么?很痒,却挠不到。
在我高中时,我的姥爷去世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姨的哭喊,她说:我没有爸爸了。我特别害怕,我一下就不再跟我爸闹别扭,不再跟他吵架。他骂我,我就听着。
感觉就像,脖子后面有人吹气,吹的你汗毛立,鸡皮起。就像你头上有把刀,不知何时会落下。
熊豆豆:
倏忽之间,二零一八年四月即将结束,微雨送春迎夏,天气渐渐热起来。
今天的我,和往日有何不同?眉清目淡,面目模糊,混迹于人群中,仿若昨日。
那么,二十年前的我去了哪里?星星般闪亮的澄澈眼眸去了哪里?轻盈俏丽的身姿去了哪里?未谙世事的轻吟浅笑去了哪里?
时光如静水,无声无息地带走了我珍视的一切。懵懂的我,竟不知失去从何而起、何时又是终点。
一生中,经历过多次生离死别。最亲的人、最爱的人、敬仰的人,还有不甚熟悉的同事、点头之交的友人。离开的人轻阖双目紧闭双唇不出一语,留下的人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可是不是忘了和留在过往岁月里的自己说一声再见,珍重地告别呢?
……
对不起,出生在六月某个凌晨的小小女孩。生而为人,已是最无可挽回的大错。
对不起,照片里哭泣的两岁小小女孩。
对不起,被欺负的手足无措的六岁国小一年级新生。
对不起,窘迫的生活中常常无地自容的小姑娘。
对不起,看见喜怒无常的父亲希望隐身不见的小姑娘。
对不起,因为成绩好被诬陷考试作弊躲在角落里哭的中学女生。
对不起,情窦初开不知所措最终永失所爱的姑娘。
对不起,联考志愿随意填写的姑娘。
对不起,大学里浑浑噩噩消磨时间的姑娘。
对不起,被抑郁情绪包围两年靠着自己走出来的姑娘。
对不起,没有经营好婚姻备受伤害摧残的小女人。
对不起,辛劳的妈妈。
对不起,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
对不起,再次陷入恶劣情绪的女人。
……
我无力改写历史,我也不愿改写历史。
过去的点点滴滴,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不完美,有许多缺点,脾气坏、消极抵抗不合作,可这就是我。
挥挥手,和过往告别,认真地爱这个历经世事人情仍然保持热情、单纯和相信爱的女人。
……
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南风入我怀: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把全盛的我都活过。
请往前走,不必回头。
勃加蕊:
离开这个世界
离开成功
我终于自由了
Aorqu用户我们都是离开旧的自己 遇见新的自己。
吓人:
毕业季,今年大学部毕业。
作为一个外表粗犷的汉子,我却一向觉得我其实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因此在最后一次回校前,我就已经策划好了这次回校要联系哪些人,要和哪些人一醉方休,要和哪些地方再见一面。
但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准备好要绕学校走一圈的暴走计划,无疾而终,准备好要约一个大二时候认识的妹纸,无疾而终,准备好要离开前吃遍各大食堂,无疾而终,准备好要坐遍重庆六条线的捷运,无疾而终。
其实这些都不难办到,也并不缺时间,为何最终这样?我这样问自己。与其说是执行力不够,倒不如说是没有这个欲望。
所谓的很想很想,只不过是我在事情尚未发生时给自己编织的一个茧,然后不断催眠自己,告诉自己要捅破成蝶。其实我并不是一条毛毛虫,只是一条蚯蚓而已。
其实我并不在乎离开。
我想起联考之后的那个暑假,和同学通宵三国杀的狂热。我当时也是这样欺骗自己的:这些朋友,陪着自己走过高中三年,以后就天各一方了,当然要在最后的时间尽量多的和他们相处,以后想起来才不会遗憾。
然而步入象牙塔之后,我却在手机里存了他们四年的电话,从未拨打过一次。我是真的很重视和他们的感情吗?我是真的把他们视为挚友吗?别骗自己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就是喜欢玩三国杀而已。
今年过年回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镇,和几个高中时玩的还不错的同学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个朋友,向来骚包范,我们称呼他为Y帅。我一直觉得他是个很大大咧咧的人,但是末了告别的时候,他却云淡风轻的和我说了一句:回到学校要常和我们联系啊。
我知道,他们几个互相之间是经常联络的,而我除了寒暑假,从来不给他们打电话发QQ。大一刚开始没多久的时候,我找了他们中的一个 @王某 陪我互撸了一晚上CF,那是唯一一次例外。
我不觉得我是感情淡漠或者怎样,这只是属于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无所谓好坏。同样的,我现在也不觉得“离开”是一个多么让人感伤的话题。现在满天都是飞机,随意伸个懒腰就可能让无数电磁波绕路而行,联系一个人,只是11个数字而已,在此地在他方,又有什么区别呢?和柳三变一样吟著杨柳岸晓风残月,仿佛此生再无瓜葛,这种行为让我心里暗暗发笑。
毕业聚会上,仿佛互相之间都有说不完的话。我扪心自问,和有些人,其实大学四年说过的话还不如今天一晚上多,明明彼此之间的关系只是认识,却要伪装成生死之交?每个人都想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个重视感情的人,如此罢了。
离开,并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那些离开的人,其实从来没有走进过你的生活,而真正走近你生活的人,根本不会因为物理距离而真正和你离开。
以前玩所在大学的贴吧,总有人突然就说离开贴吧,再也不出现什么的,让我很是反感。一个比我大一级的学长,当时说的一句话深得我心:如果要离开,请离开,不用专门发帖为自己刷最后一次存在感。另外一个再大一级的学长,毕业的时候也说过一句话,我同样喜欢:贴吧不能玩一辈子,但是朋友可以做一辈子。
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不会因为你离开贴吧而离开,当然也不会因为你离开学校而离开。我这样对自己说。于是突然释然。
我要做的,只是保留住那11个数字而已,就算几年用不上一次,我也知道,他们还在。
曲小玉:
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我的小朋友:
忘记谁告诉我的:每个时间段,总有人要离开,也会有新的人加入进来,然后继续离开。
别人从我的身边离开,等同于我也离开了他。
1。比较晚熟,在同龄人都开始叛逆的国中,我情商还一直停留在国小阶段,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朋友。所以很多人离开后,真的是再也再也没有任何联系。所以离开的时候没心没肺,抱着半个西瓜趴在桌上热火朝天的看电视。
在大学,偶尔听到同学讲他哪个国中同学生孩子了啊,结婚了啊,订婚了啊,我的内心有点震惊:国中同学竟然还有联系!!
2。关系特别好的朋友走的时候,我现在还能记得她抱着我哭的样子。她眼睛很小,但睫毛天生卷曲而且浓密,满眼泪水粘在睫毛上,泪珠清晰可见。
那天太阳很好,她非要把鼻涕揩在我校服上。一群国小生放学走过我们身旁,看着她抱着我哭,哄笑着跑开,时不时回头看一眼我们,笑得特别猖狂。然而我那火爆的基友并没有冲过去提起谁的领子,这并不符合她的作风。
在我们说了无数遍再见之后,终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我转过身,穿过那条马路,眼泪瞬间就下来了。我并没有回头,我不知道她回了没有。当我走了很远才敢回头看她一眼的时候,我发现,她早就走远了。
3。有个关系特别好的小表弟,从小玩到大的那种。
我初三,他六年级。当时他父亲去世,我陪着他跪着守灵的时候,他安静的跪着,不说话,眼神中带着点茫然。我当时也屁大点事不懂的小孩,忘记哪里看到的:憋著对身体不好。
我就拉着他的手:哭会儿吧……
我一说完他眼眶就红了,然后眼泪就再也没止的住。我并不知道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到底请不清楚父亲去世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当时依然懵懂。
看着他妈妈哭的眼睛红肿站都站不住,第二次觉著,原来这样就是逝世啊。第一次是我阿么走的时候,我国小三年级,还什么都不是特别懂。再后来长大一点,也没有特别悲伤。但是我阿么对我真的特别好。
4。上大学之后,有天接到母亲大人的电话。大概是说她的职称评了balabala……说著说著突然有点哽咽:“等你和你妹妹都工作了,都不用我的钱了。我的钱存著还能干啥……”
我当时暗搓搓的想:“没事,即使我嫁人了,还是可以给我买零食啊麻麻!!”(尔康手)
后来每次放假回家吃饭,偶尔会谈到我和妹妹之后嫁人的事,我爸就很嗨的讨论要多少多少礼金,嫁妆就给一床被子云云。
这样的话题由逗逼向总默默转向莫名的感慨。
5。前几日关系很好的一只基友,终于要离开了,之后能见到的可能性真的微之又微。离开前前一晚我边看综艺节目边闹心,总是快进快进,完全看不进去。
第二天送她上车之前,我俩话都比平时少,都尽量装作正常的样子正常的交流。等车的时候我情绪有点来了,自己都察觉出嗓音不对。出租车来的很快,她上车后朝我喊:别舍不得我,我会微信你的!!
分别之后!!就在我一脸忧伤的准备往回走的时候!!我收到了她的微信!!里面是不下五十条的小黑猫打滚图片!!刷屏刷了我一脸!!
我寝室断网,我流量包很少,而这是月初!!!!终于,我觉着她每次嫌弃我的时候说的那句“绝交→_→”,很适合让我反弹给她。
6。其实很多人都会离开,但很多人也一直都在。
即使长时间不联系,只要想起来,总知道那个人,在某个地方,或者忙碌奔波,或者如鱼得水。一样很安心不是么?
即使有人已经不在人世,回忆留下来,也成。
孙星陨:
真正的别离 从来都是不告而别
而每个不告而别的背后 都藏着无数个失望的理由
孤影:
作为一个毕业生,我觉得我对离开有独特的理解。
题主问的是体验,就理解为感受吧,“感受的可意和不可意,完全是个体的主观判断,同样的外在刺激,对不同个体会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转自搜狗百科感受词条)对一件事物的主观评价决定了你对这件事物的感受“感受是在事发之后,对事或对物的评价或感触”
离开,很笼统的概念。是心灵上的疏远,还是地域上的分离?
先拿地域上的分离说吧。大概有两种情况:
1.【对于这个集体/人,你并不喜欢,甚至讨厌】这个假设应该对很多人适用,很多人在不适应这个环境又不得不与某些人接触的时候,对于离开是欣然接受的,不存在心理负担和情感的创伤。离开之后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但有可能进入新集体之后还是不能融入,毕竟是不能适应环境的人╮(╯-╰)╭)
2.【对于这个集体/人,你十分喜欢,甚至热爱】这个假设对个人的分离比较常见,也有很多电视肥皂剧拿这种东西骗眼泪╮(╯-╰)╭。真实情况是,你的确会十分不舍,会请客吃饭,在离开之前玩个痛快balbala。但只要稍微豪爽一点的便不会特别难受,毕竟手机、QQ、微信各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可以说是想分开都难。(有可能会因为地域上的距离导致心灵上的疏远,不答了)
再说心灵上的疏远,没什么经历,可能有说错的地方:(以下排行没有先后)
1.【路人甲乙丙】没什么好说的,,心灵本来就没怎么靠近过。
2.【同学/同事】这个算比较笼统的,毕竟有的同学玩的好的可以成基友,差的也跟路人没什么区别。就说比较折中的吧,你会感觉少了一个交流对象,但是并不会对生活有太大的阻碍(因人而异)。
3.【基友/女票】类似于分手?这个也比较笼统,感情深不深是一个问题,初一初二玩一玩可能连四五级疼痛都没有,过了大半辈子的感情甚至有可能达到十三级(当然感情不与年龄挂钩,这里打个比方,而且心里疼痛和物理疼痛评判等级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折中说一下就是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失魂落魄,然后几天后就好了
4.【父母】这个就比较严重了,类似于生离死别。心理貭素差点的可能眼前一黑不省人事,好一点的失声痛哭不知怎么生活下去。具体感受,,我也没经历过,就不多嘴了。
5.【知音/挚友】好盆友的离去啊!很是惆怅,朋友多了你会发现知音其实真的很少,百不存一!很不幸上一个假期我就失去一个,然后每次聊天我都会想到他,看到别人不懂我话里的意思我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悲伤的感觉。朋友易得,知音难觅,且行且珍惜啊!
综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感受/体验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人的心理阈值也不一样~】
小怪兽:
离开一份工作,一份有感情的工作是怎样的感觉。
从传统行业转行到了被各种人觉得很神奇的投资圈,还有幸和行业内极其睿智和犀利的雷总工作学习,我一直心存感激和感恩。
理科生的思维一直都是直来直往,有事儿说事儿,本以为换一份工作是一个很公式推导的完全理性的决定。
到了离开的时候,是那样感性的不舍以及感伤。
第一个和我小老板说,我要离开的时候,刚刚说了第一句话,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
边哭边拿着面巾纸擦鼻涕,边说着要去哪里,我是怎么想的。
小老板问了各种情况,像嫁女儿一样的心理说,是个好机会,想去就去吧。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人真的可以没有任何情感投入的去工作,去生活,那么我们会不会更加从容淡定,会不会在离开的时候更加的洒脱。
拿到正式offer,开始和大老板说,和每一个熟悉的同事update,讲我为什么要走了,要去哪儿里,以及做什么。
一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告别的时候就像是在整理你日常的圈子,从最核心的一圈开始,慢慢的涟漪。
然后开始和我投的项目一个一个的说,我要离开了,以后你们的事情要对接谁,当然有事情需要我帮助,也随时找我。
一个一个的离别,即使是再熟悉的人,我也需要酝酿一段时间,所以交接的那两周,即使我每天很努力的告别,也只能和5家公司say goodbye。
有一种“你妈改嫁了,儿子啊,妈不是不要你”的感伤。
然后就是一个一个的退群,有的群说了goodbye,有的群默默的退出。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全部都盘结在你的微信上,你的电脑里。
一个一个的退出,一个一个的回忆。
哦原来,两年,我也做了不少的事情。
头像可以换了新的,
电脑可以换了新的,
邮箱可以换了新的,
被拉了新的工作群,
开始了新的上班路线,
寻找新的午饭地点,
熟悉新的办公环境,
只是,人呢,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的事情和人,都成了你的印记,你的标签。
感谢顺为,感谢这两年遇见的所有人,感谢这两年经过的一切事儿。
今天开始在美团的产业基金入职,专门看吃喝玩乐,
各种消费升级,各种零售餐饮,通通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