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爵兔:
流行用語的盛行與擁躉。
只說2016-2017,從「洪荒之力」(當然這個有媒體和官家的推波助瀾),到「厲害了我的xxx」;從「藍瘦香菇」,到「假xx」。種種都顯示出一種奇怪的語言貧乏。
再就是貶義用語中性化及侮辱性語言的隨意使用,比如盛行的「xx婊」,「屌絲」。
自己確實很討厭這些詞,並且盡量避免使用。
流行不一定淺薄,但是淺薄流行才是最可怕的。
————補充一下————
有人認為這是陽春白雪高高在上對下里巴人的諷刺,我並無此意。說這些話的行為本身談不上愚蠢,但是對流行語不分場合部分對象的濫用才是我所鄙視的。
流行用語網路用語和侮辱性語言的愚蠢之處在於最終導致的語言匱乏,而語言的匱乏又是思想貧瘠的縮影。
狼寶寶:
「你學心理學的啊?那你猜猜我想什麼?」
「你學心理學的啊?和樂x一樣!」
palace green的草:
這個回答的關鍵在:人民輕而易舉就忘了自己堅持的初衷是什麼,直接被牽著鼻子走進預設好的幾個坑裡而不自知。
當然,肯定會有自以為就你聰明的看不懂且掛智商。
十分應景。
大家記得朝三暮四的故事嗎?
一群猴子,吃棗子,早上三顆晚上四顆,不滿意,鬧;好,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挖槽,英明。
以上背景。
前年還是大前年,大大元年,那一年的除夕沒有放假,春節七天被延到初七。
也就是那一年,因為年三十不能團聚假日辦被罵翻了,很多人表示,按照自己家鄉的傳統,春節應該放到十五,很多人表示各種贊同,兩會還有代表上書,順帶著五一黃金周要恢復的呼聲高漲,形式一片大好,媒體各種報告中國休假時長短。
於是很快,幾大媒體網上民調,記得最清楚是人民網,問題:您支持春節七天怎麼放?答案:除夕到初六;初一到初七;其他。
很多人選了除夕到初六,然後我在評論區一片黨國英明的歡呼中看到一個留言:我們爭的不是除夕和初一,而是想要更多的假期回故鄉,陪家人啊。
突然就想到黨國是何等英明,我們是何等愚蠢,鬧了幾個月眼看要成功的全民增加假期,被「早上三顆棗晚上四顆棗還是早上四顆棗晚上三顆棗」給耍成白痴。
給想出這個辦法的智囊團點贊。
活在夢里:
太多了,比如空間上:轉發就有好運
劉冠潮:
應該有個:美國總統越選越傻之類的答案吧。。。
Aorqu用戶:
把人際關系搞的像國際關系一樣復雜~
把國際關系看的像人際關系一樣簡單~
緋紅色:
今天打開淘寶看到的……請注意這個月銷量⊙▽⊙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
你說傻不傻?
糴英俊:
感覺自己真是才疏學淺,答的老是不全面,還是評論區的里的人比我更有學識。
比如在舉個例子,有人喊了地震了,跟風的人紛紛開始跑,不聽的呢,便在那裡停留且終結了。
瞧,這是【集體無意識】的利端。
——————無事bb————
人為什麼要群居?因為有事能夠互相幫助,不像動物,出事用武力。我們要用腦子。多多思考,多多益善。
————————原答————————說一個很多年看到的視訊,視訊是一個心理測試,講的是一個女的來醫院看病在排隊。這是響起了滴的一聲,大家(安排的人)除了剛來的,其他所有都站起來了!當然那個女的覺得很奇怪。可是,幾次以後,她也站了起來!這還不算!後來!人員一點點在變動,原本安排的人都進去看病了,進來的人都是測試對象。可是【集體】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後來的人(沒有劇組安排)一點點都隨著滴聲站了起來!視訊也就結束了。
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心理效應,在心理學上叫做【集體無意識】對於這個名詞,是烏合之眾這本書提出來的
來源柴知道,
也就是說你本來可以自己做的這件事情,可是你到了集體,你會不由自主的看其他人才會做出選擇。
或者假設一下,一來到集體,大概是一百人的講座,而且還有一個很權威的教授正在帶領你們學習他的理論,比如1+1=3。這時你可能會有疑問,可是很多人坐在這,大家對教授的話紛紛表示贊同。你會質疑群體還是自己?
退一步說,你堅信自己,並與教授開始對峙,此時其他人議論紛紛,教授笑而不語。你一定會開始反省自己。這是旁邊的阿姨告訴你一加一就是等於三,因為^@@&$#?&$#?&
你半信半疑,開始相信教授,一點點地說服自己,教授的理論漸漸在壓倒自己的理論。
終於你加入了這個集體、你也變得【無意識】,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一個效應。
Hansel:
記著從前有個問題,大約是殭屍圍城後該怎麼辦,我很喜歡這個圖片給出的答案。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民眾是愚蠢的這種說法,現在所有人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社會,輿論環境也好,主流思想也好,本身就是一種「擬態環境」,說的淺顯一點就是各行各業的少數統治階級利用媒體傳播等一系列傳播手段所塑造出來的環境,所謂的民眾愚蠢,究其原因並不全在於民眾,而在於「統治階級」,誰的媒體公關玩的好,誰的輿論輿情玩的溜,民眾自然就聽誰的。
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真正好的「環境製造者」會讓你認為所有的事情本身就是順理成章,它就存在於你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所有人,都會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成為你們口中「愚蠢的民眾」的一員。你們所謂的看清事情的本質與真相,只不過是因為那些事情或多或少都與你們相關,在其他事情上,當你們自以為了解了足夠多的資料,自己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佼佼者的時候,請關閉上帝視角,跟我一起多讀幾本書。
PS :對於像李鴻章這種因為知識匱乏而不知曉其功績,並妄加評論的事情,盡管我們管不了國家的教育水準,但我們能做到不是那麼清楚的事情就不要亂說,你永遠不知道你今天一個隨口一說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終生誤導。
神月:
儒家幾乎被所有東方國家推崇,現在西方國家的統治階級也非常認同。
這是一種很高效的思想管理束縛方案!
一些金字塔最底層的人竟然也推崇儒家,甚至開始恢復的趨勢。
有些學校讓給父母下跪,洗腳,寫感恩信,這些形式上的孝順一直被推崇。
活著不孝死了孝,如今大辦葬禮請客吃飯任然盛行,然而這些錢要是用在老人生前是不是更有意義,但是外人看不到。
劉柏曄:
所有事件
匿名用戶:
看到 @橙君璃 關於家長忽視孩子心理問題的答案有感而發。其實私以為除了心理問題。一些孩子器質性的問題和剛性需求也視而不見。
所謂上工治未病的概念在大部分國人中都是基本不存在的。
平時工作不做好。大災大難來臨時祈求上蒼饒恕給予一線生機。
這上帝怎麼這么賤呢?
以下歸納幾個大部分家長會忽視的問題。原因無非就是,懶,窮(怕貴),無知,和僥幸心理。更重要的是,不是【我覺得還好,我覺得沒有就是沒有。】而是要請教醫生。歡迎Aorquer補充。
1.規定的疫苗有沒有打全?
2.男該的包皮有沒有在意過?
3.齙牙正畸,父母眼中孩子都是最美的,請不要一廂情願錯過最佳時機。
4.脊柱側彎。
5.斜視,近視
尤其是最後三個。你的一廂情願會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還要再強調一點。很多疾病。並不是機體能提供代償功能。就是可以忽視的。
以前見過膝蓋交叉韌帶撕裂的孩子。能跑能跳。但這個就是一個器質疾病。孩子的身體會以一個病態狀態去維持機體的平衡。長久以往即使修補了也是質變。
最後再提一個概念。就是關於一些私疾。比如狐臭,還有以前看電視時看到關於台灣「手天使」的介紹。
視而不見,避而不談真的是最恐怖的。孩子無條件相信你。現在你不去投資他。你想什麼時候去做?很多你覺得「還好」的事。會成為孩子童年時期自卑的根源。
聽過一個包莖的孩子把「我要割包皮」放在飯桌上要求父母的故事。沒別的。我真的為這樣的父母汗顏。
講一個我的事情。我在十歲時候跌壞過一顆牙。我的父母視而不見。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上個月做了。收費270塊。刷醫保。
十多年來。我因為這顆斷牙無數次自卑。不敢咧開嘴笑。英語不敢發開口音。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還花時間去克服了見牙齒/骨頭恐懼。
真事。
再強調一遍。花了多少錢?
270元。
你說我應不應該恨我的父母?
喧嘩與低語:
朋友圈生生不絕的謠言和雞湯;
屢禁不止的傳銷;
某寶的集福。。。。。
啊嗎,簡直太多了,所以需要Aorqu啊!!!
張天杭:
很多人樂於嘲弄「大眾是愚蠢的」,又不願承認自己也是愚蠢的一份子。
糖糖里有兜:
前一陣朋友圈先是都在轉發那個羅爾
隔一天又都在發那個起底的
前幾天又都在轉發鳳姐的努力貼
……
……
……
可能隨手轉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被輿論左右的大眾思想。
Aorqu用戶:
這種深刻的問題,其實不適合我來回答。因為我很膚淺。進來,不是為了抖機靈,也不敢說什麼民眾愚蠢這樣的話。只是來講一個小事而已。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故事往往都是有妹子。這個故事也不例外,說的是一個我微信里加的女網友的事兒。
這個姑娘,是通過qq號加的我。聊了幾天,各種事都聊。也自然而然的談到了約炮,一夜情,這樣的話題。說起彼此的約炮經歷。
那天聊著說穿越到古代,自己會選擇做什麼樣的人,她說她想做個仗劍天涯的女俠,打抱不平的那種。我說,我要是在古代,我就做個混吃等死,無所事事的富家少爺。不爭權奪利,也沒有什麼江山美人。家有良田千頃,騾馬成群。每天帶著一幫狗腿子,牽狗架鷹的在街上肆意欺負良家婦女。她忽然對我說,像我這樣的人,應該活在抗日時期,然後去日本強奸小日本的女人。這樣就好了。
聽她說完了以後,我直接把她拉黑了,心裡有一陣膩歪。我一直都特別討厭這種盲目的仇恨,也盲目崇拜的人。盡管我相信,我能和她發展成炮友,但是有了她的這一番話,我也沒有了約她炮的想法。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觀不正的人,約著也敗興。
愁飛 王逍瑕:
《愛樂之城》票房至今沒過2億?
緣來分去:
我們這大多數人迷戀找關系這件事。在我看來愚蠢至極,但是有的時候又都是身邊的親朋,笑笑得了,懶得爭辯。
至於迷戀到什麼程度,就是就算找關系吃虧,也要找關系,哪怕是明擺著吃虧,也要安慰自己熟人好辦事。
比如上班上學找關系,求醫問葯找關系,買賣物品找關系,和政府打交道那是大大的找關系。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這衙門口也不爭氣,貪污腐敗嚴重,官僚主義盛興,有些事的確不找關系幹不了或者干不好。但是我認為這是另一碼事。
以上找關系也就算了,我見過朋友圈有人要買橘子要找關系,我就服了,這有不是計劃經濟,買個橘子找什麼關系,我擦嘞。
本人稍微懂點電腦,已經包圓所有親戚電腦維修和升級換代。然後,某親戚樓上鄰居的朋友經過層層推薦,找到我這來,讓我幫裝個電腦,我就好奇問為啥找我?答案是人家說我認識電腦城的人,找我能便宜不少。我就呵呵了,領到電腦城隨便找了個攢機的寫好配置單走人。我自己都不知道這口碑哪來的,每次我都是隨便找一家就攢了好不?
反正找關系這件事已經深入每個人骨髓了,買個雞蛋灌餅也要找關系攤個雙黃蛋。不然心裡不舒服。
Aorqu用戶:
前些年政府牽頭給村裡通了公車,直達市裡,每天數趟,票價兩元,村民們買東西也方便,後來物價飛漲,發現票價變成了3.3元,我還感慨這漲價速度真慢,一毛一毛漲的,前年開始公交沒了,一問姥姥:村民們嫌公交價格貴,要求降價,公交公司本來就賠本做生意,順勢就不通車了,20km的路………3.3元嫌貴,大家去市區都很麻煩了,烏合之眾呦,不單是說說呢
Ps:現在有私家車拉人,一人五元……村民們喜滋滋的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