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dni:
以前,任老天天提憂患意識,說真的,我當時真覺得雖然有格局但是就很像一些領導講話那樣故意顯得威嚴,自己都不會當回事。
現在,我錯了任老,您是爺。。。。

紅與黑:
一直關注這個新聞,也看了一些大家的留言,說一說我的想法:
1.十分支持任正非說的,他的戰略思維和沉著冷靜值得每個人學習。建議大家多看看他的那接受採訪時的言論,還是很有智慧的。
2.不過,許多人沒有說出一點——記者後面許多問題都指向「自主創新」這個詞。這裡面有兩種可能:要麼記者對任對「自主創新」認識感到新穎,並且想從中了解到更多的資訊。要麼就是不滿其言論,想通過反覆提及的方式提醒他。。。
不說了,後面的算是題外話吧
補充,有位答主說的好,居然現在熱搜榜第一是王某吸煙。。。。
——分割線——
對評論區一個朋友的回復,也是對持有相同觀點的回復:
話不能這么說,以前的我會支持這樣的言論,但現在還是要理性一點:辯證的看待,
從好的方面看,出現這樣的現狀恰好說明社會是經濟上升期,經濟發展起來後不可避免的會帶來娛樂市場的繁榮。西方亦如此。人們普遍高度關心國家大事的時候,恰恰總是發生了社會動盪或者沖突的時候。
從壞的方面看,確實不利於居安思危,以及淡忘英雄是一件悲哀的事。但也不要一棍子把戲子打死。畢竟戲子的背後是資本運作,是大眾對娛樂市場的消費。這一行為有利於經濟增長。這個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總之,別總是用這種寬泛口號表達情緒和態度,久之只會影響自己的思考力。
易中夫: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很多日本電器如日中天,松下,索尼,愛華,東芝,三洋,nec,今天全部銷聲匿跡了。美國人在86年強迫日本人簽訂《廣場協議》,把日本的科技鎖死在電氣時代,日本作為一個老牌發達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15%經濟體量,缺席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十年的時間里,日本企業在計算機資訊領域毫無建樹,因特爾,高通,微軟,谷歌,蘋果等美國公司在軟硬體系統領域實現了全面壟斷。日本人每年投入幾千億研發資金,只能去研發怎麼把汽車和相機做得更好,怎樣把機械做的更靈巧,這些領域他們受到了中國這樣新興國家的嚴峻挑戰,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優勢。他們沒辦法,因為日本沒有軍隊,美國人在日本駐軍。如果日本人不聽話,美國人可以分分鐘讓首相下台,甚至把天皇帶走都可以。
現在,美國人又像當初收拾日本人一樣收拾華為和中興,他們可能不能如願了,因為中國沒有美國駐軍,卻有200萬軍隊,有東風導彈可以半小時內把核彈頭送到白宮上空。
您好:
兩萬字的訪談內容,任正非沒有一聲抱怨,沒有打感情牌,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理性客觀、從容淡定。越到國難的時候越有人愛拿「買華為=愛國」帶節奏,現在任老出來糾正這個觀點,「不能狹隘的認為愛華為就愛華為手機」,這種言論才是企業該有的格局和擔當。

2004年,任正非對工程師何庭波說:「我給你四億美金每年的研發費用,給你兩萬人。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晶元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這是2012年,在華為「2012諾亞方舟實驗室」專家座談會上,任正非在回答時任終端OS開發部部長李金喜提問時說的話。
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何庭波前天披露的公開信說:「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晶元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櫃裡面的備胎。」
這就是任正非的遠見卓識。

在5月21日榮耀20發布會中趙明也提到過,榮耀現有的和正在推進的產品都不會受目前局勢影響,之後也有元器件和晶元的替代方案出現,從此能看出來榮耀也進入了「備胎」計劃。
而剛發布的榮耀20系列也沒有讓用戶失望,全系AI四攝 DxO 111分全球第二,就是實力的證明。DXO榜單我們要不然就不上,要上就要做到全球前二,用實際行動,重重的打了某些人嘲笑的嘴臉(DXO手機拍照榜單前十有四個是華為的,這就叫實力)。

發布會後,趙明還表示,今年的業務戰略不受現在形勢變化影響,反而榮耀會更加積極主動,在第四季度會發布榮耀5G產品。並且還強調,榮耀三年進入全球前五的目標不會改變!

美國的無腦制裁不僅沒有打亂華為的發展規劃,而且還使華為更加堅定了要走科技自主的路線,也為中國企業提前敲響警鐘(大疆已經被美國盯上了)。
我現在還記得,華為最開始在手機上搭載自家研發的晶元時,網路上全是各種噴,說中國永遠也趕不上美國,而現在不到10年的時間,麒麟已經能和驍龍平分秋色。所以希望大家給華為多一些時間和多一份信心。
最後,給大家講個段子:
美國:禁華為
華為:備胎轉正
美國:給你90天緩緩
華為:沒意義
美國:那給我們90天緩緩……
往返長江:
昨天晚上的新聞1+1有一個細思極恐的片段,白岩松暗示了任正非的人生安全有問題。
想一想孟晚舟事件,感覺某些國家說不定真的做的出來。
可逆反應:
任總用一萬字的回應,體現了一個真國際化公司應該做的。
1,切實且真正的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第一要務。所以華為必然要接觸到消費者。
2,始終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主業突出。華為是只做資訊流的傳輸工作。
3,科技領域沒有所謂的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只是為了滿足第一條,每時每刻都要滿足客戶需求。
4,華為不搞集團公司所謂的上下游產業鏈通吃的事情。高通是華為上游,華為信奉上下游大家一起掙,一起發展。這有利於華為更專注於第一條。
5,華為不信奉資本的力量。拒絕資本,更相信人才。而對於人才來說,遠景是比待遇更重要的事情。當然待遇必然也是完全不愁生活的。人才不分國界,要全世界去爭搶人才。
6,華為今後要建立7人的集體決策機構。而7人集體決策有最終決策權。而7人是由持有股票員工的員工遠出的代表而非持股員工一人一票選出。體系內經常開務虛會,甚至經常性的高層會議上針鋒相對,互相出汗。我總覺得這個體系面熟。
7,做公司的更專注於公司運作,社會新聞最好不要太摻和。除非客戶提出需求。
8,最後一條,公司就是公司,以產品為核心講述點,不炒作愛國,不過多講國家戰略,做好自己的事做精自己的事,這比什麼都重要。
總之,我讀完任總的回應,心裡突然升起一種懷抱天下國際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