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中國上一個被全面禁運的行業是:軍工業。
先是蘇聯全面撤出專家,然後我們搞出了兩彈一星;
然後是美國89年後聯合歐洲對中國全面武器禁運,然後我們搞出了殲10,殲20,航母,北斗,中段反導,反衛星導彈。。。。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軍工業是中國少數的,全產業鏈自主可控,並且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行業!這是歐美封鎖出來的。相比之下,美蘇武器對其敞開賣的印度,其軍工業什麼水準,大家可以對比一下。甚至歐洲日本現在的軍工業,相比中國是什麼水準,大家也可以對比。曾經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的歐洲列強,今天造不出殲20這種隱身機,只能排隊購買美國的F35。。。
今天的中國,在晶元等領域雖然不如美國,但我們已經擁有了5納米的刻蝕機(中微半導體),14納米的晶元製程(中芯國際今年試生產),28納米的光刻機樣機(02專項,上海微電子今年出工程樣機),獨立智慧產權的大矽片和電子級多晶硅。。。有些領域比不上美國,但我們也可以稱得上世界上不多的全產業鏈的集成電路大國了。
相比當年勒緊褲腰帶搞兩彈一星,89年的風雨飄搖,我們今天的國力已然一日千里。相信美帝的封鎖,只是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助推器

q7949568:
美國動用國家機器來針對華為,真是牛逼了~
本來作為消費者,買什麼產品都是用腳投票,但是這個事真的太超過了,能做的不多,只要有華為的產品,今後絕不會買美國的競品,說到做到
華為頂住壓力,大陸那麼大市場,一定能生存下來,等我們變強了,必定也要報復回來。
Erwin Rommel:
1996年,台海危機,美國兩個航母編隊出現在台灣東南東北兩個方向………事實上使得武力攻台的計劃破產。
各種嘴炮無果後,兔子深吸一口長氣…….軍工體系開始狂飆突進,這才有了052C、052D、055、002航母、003航母(在建)、094、096、殲10、殲15、殲16、殲20、運20、直20、空警2000、DF21D、DF26………..這幾年,海軍下餃子一下就是一鍋,空軍孵小雞一孵就是一窩
然後,就是美國一位軍方人士在2005年報告:1996年台海危機我們錯誤地炫耀武力的結果,就是中國人開始瘋狂地造飛機、買軍艦。
今天,華為被禁可以看作產業界的「台海危機」了
歷史就是鏡子。
假以時日,當大陸企業徹底打通甚至掌控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時,我們會很樂意再次聽到類似的哀嘆。
牛逼的人生都是背後無數的苦逼築成的。
華為加油!中國加油!
畢竟,我們可是在一窮二白時就硬剛過兩超的人。
張建國:
整天鼓吹美國自由市場經濟的出來走兩步?粑粑把你們的臉都打腫了。
寶藏學姐cor:
看了這么多大V的分析,我們平民百姓能做的就是以後買東西時,先考慮華為。畢竟每一次多考慮國外的牌子,就有可能給自己民族的牌子多一份壓力。
其實本不想上升為民族主義,以博得大眾好感,但自己家的孩子正在icu搶救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輸血。
中華上下五千年,風風雨雨的路上,也許不會有我們這些小人物的名字留下,但是我想說,錯過了鴉片戰爭,錯過了抵抗八國聯軍,錯過了抗日戰爭,今天的我們,不會再錯過平民英雄的年代。
青年以血薦軒轅,在這個需要民族團結的時代里,作為中國人,我必須挺直脊樑。
華為,加油!中國,加油!
Aorqu用戶:
華為抗過去了。就有資格成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家有實力躺贏的科技企業。
因為華為也可以選擇像歐美高科技企業一樣,賺全世界的專利費。
如果成功了,那是自十幾年前就開始布局的華為應的得。
張麻子砍了黃四郎的替身,真的變假的。
華為如果成功砍掉了歐美獨有的高科技底褲,效果相同。
不是華為捆綁愛國,而是因為他的命運始終和祖國在一起。
王家CFA:
如果華為能頂過去,那麼最大的價值是其他企業看到了,也會增加信心:我們也成。這就像說幾十年前,中國能,越南能,亞非拉很多國家,也有可能。
當年抗美援朝,有的人都私下裡跟美國聯系了:不是所有人都那麼想。所以打不過是不行的,某想不一直就是這個思路么。某想對大陸消費者好了么?
如果抗不過去,也沒辦法。難道把公司註銷么
______
說點乾的
市場化領域,中國消費者最關注的有兩個企業是不上市的,華為是一個。資本市場雖然號稱提高了效率,但是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也逐漸顯露出來。
企業的長期戰略與投資人的短期目標天然沖突。我們看今天海思做晶元這個事件,海思團隊的各種立項是非常重大的決策,做不好怎麼辦,賣不掉怎麼辦?在不同的企業是這么處理的:
~中興,職業經理人不要冒風險,買就可以了;
~聯想,職業經理人本來就想著買過來賺錢一條路;
~京東方,職業經理人必須得做,被股民罵了十多年。
私有企業在做戰略性決策方面受制於財務投資者壓力更小。相對能夠更小阻力長期執行,雖然海思在內部一定壓力也很大。企業的戰略視野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高度,雷布斯要求小米學華為的營銷,他自己要繼續進步的是戰略:
~怎麼在產業鏈上繼續向上;
~怎麼解決與產業鏈的關系;
~通路體系如何健全;
還是沒錢,然而已經上市了,今天花幾千億研發不一定能有什麼結果的晶元,股東可能要拆了他吧。董小姐要是這么做,散戶也得拆了她。
現在是個企業,剛做一年就要上市,各類資本蜂擁而至,大戰略的執行難上加難,都等著三五年套現走人。除了這個晶元,哪天安卓翻臉,第二天華為手機也能切換自己的,這個「備胎團隊」,還在等著。退潮之下,才能發現誰在裸泳對吧。
有人問另外一個企業是哪家,競爭行業不上市。
另外一家用著真香的企業,你們猜?
———–
更多有意思的,請關注我的專欄「家哥的商業評論」
Aorqu用戶:
七十年前,我的阿公作為軍官隨部進入北韓,在他們那一輩老革命家、愛國者的英勇奮斗下,一戰開七十年國運。作為革命軍人後代,我一直深感自豪。
今天,形勢漸漸明朗,美國人不想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新領域、新形式的戰爭可能會延後,但不可能避免。可是沒有人能阻擋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我很自豪能親自做個見證,向所有奮斗在自己崗位的同儕致敬,向華為、海思一線的所有同學、同行、同胞致敬!
Aorqu用戶:
昨天在別的帖子說了,呼籲消費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支持華為產品。特別支持一下手機等能夠帶動一整條國產產業鏈的產品。
畢竟華為對外要面對唯一超級大國的傾力打壓,舉步維艱
對內還要面臨某些廠商的造謠中傷和明槍暗箭
要知道現在某些廠商之所以能打性價比和所謂良心價格,不是因為高通良心發現,只是因為海思麒麟在。所以對於某些惡意詆毀的廠商希望消費者能夠自發進行鬥爭。
===============
話說回來,感覺到一股悲壯的氣氛,唯有上下一心,埋頭苦幹。
華為前一段時間公布了2018年供應商名單,仔細分析的話可以說在核心元器件和關鍵技術領域仍然存在過度依賴美國的情況,從供應商名單來看, 數量上美國供應商佔比36%,在核心器件領域,對美依賴度更高。 從業務分類來看,華為消費電子領域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在 70%左右, 而基站側的核心器件國產化率在 30%左右。
在底層晶元領域, 高端邏輯晶元、存儲晶元、高速模擬晶元等國產化率非常低,由於人才、經驗積累等缺乏,短期內難以突破。
在模塊/子系統領域, Qovro、 Skyworks 等佔據射頻器件主要份額,掌握 5G 毫米波技術。
高端元器件主要依靠Finisar、 Acacia 等。高頻、大功率射頻器件尚無法自產,主要依賴進口;25G以上速率激光器晶元國產化率僅3%,激光器、調制器等基本依賴進口。
所以我說不能盲目樂觀,真的是很悲壯的文章。
約克公爵:
華夏價值觀最吸引我的五點
1追求大一統
2王道與霸道,兼容與共贏
3居安思危,積谷防飢
4強烈的計劃性與大工程實現能力
5秩序下近乎瘋狂的抗壓能力
我在華為和它的衍生企業中看到了345,也看到了在12方向上的努力
這一年我們家族買了六部華為。。。。。。
希望看到華為
做到12345,5g嘲笑川普的那一天。
漫步者zc:
哪怕再走一遍K3V2的老路,我都支持!
作為一個普通人,在戰爭面前(貿易戰也是戰爭),不當漢奸是底線,根據自己情況,其它任何形式的支持都是值得的!
作為mate10用戶,mate30系列發布後定會買一部。
袁浩:
不用太擔心華為,這是一個憂患意識很強的企業,並且很多年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
華為內部10年前就開始搞一個管理活動,就是抽取各個崗位最優秀的人員對華為進行模擬攻擊,然後管理層想對策,做預案。
2012年華為開始為今天做未雨稠調,研發全面去美國化的替代方案,內部不僅有A版、B版還有C版,為了這個「備胎」計劃,華為十幾年投入了上千億的資金。當時內部很多人的不理解——這個備胎計劃花這么大的投入,值得么?現在才能看出任總的戰略眼光。確實十幾年為了一個可能永遠用不上的備胎砸天文數字的人力、財力,這樣的眼光與魄力萬里挑一都不足以描述了。
去年中興事件後,華為就大量囤積暫時性能還無法替代的美國晶元,這個儲備量是2年的產能。
其實這些晶元大部分華為都有自己研發的,只是性能目前只能達到美國晶元的70%,性能的提升需要時間。
目前華為無線部分已經可以擺脫對美國器件與晶元的依賴,有線部分今年可以解決,前期的庫存撐到明年綽綽有餘。
包括CPU、FPGA都有替代方案。
甲骨文已經不給華為供貨了,華為自己發布了數據庫,微軟最近也不接受華為的訂單,國產金山可以頂上。很多必要的軟體去年一次性全部買斷使用權,比如ARM。
請相信,美國佬干不翻華為!
華為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全球偉大的企業,嗯,我用的是偉大。
華為加油!
中國加油!

Aorqu用戶:
當年研究所階段,實驗室有一位徐博士,讀博之前在華為北研所工作。他說沒有華為之前,外國通訊設備都很貴,華為研發出國產產品後,中國購買外國設備的價格立馬降下來。徐博士特別支持國產,這幾年我也一直很支持,以前離華為很遠,現在隨著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發展,能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就盡一點,希望華為越來越好,一起見證這個時代!